选择攻打哪个主城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战略因素。首先需要评估目标主城群的防御强度,包括城墙等级、城防军数量以及驻守部队的兵种配置。高等级城墙和大量城防军会显著增加攻城难度,而驻守部队的兵种克制关系也会影响战斗结果。侦查功能是获取这些信息的关键手段,通过侦查可以提前了解敌方部署并制定针对性策略。目标主城群周边的地形和资源分布也需要纳入考量,占据有利地形或资源密集区域能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多优势。
单独进攻高级主城群的失败率极高,必须依靠同盟成员协同作战。在发起攻击前,同盟需统一规划行军路线,确保有足够连地通往目标区域。营帐的提前搭建至关重要,它能维持部队士气并作为临时补给点。攻城部队应分为主力队和器械队两类,主力队负责清除守军,器械队专攻城墙耐久。指挥者需合理安排进攻顺序,避免因士气不足或兵力分散导致战损过高。
目标主城群的战略价值直接影响攻打优先级。处于交通枢纽或资源州关键位置的主城群具有更高战略意义,占领后能控制大片区域或阻断敌方增援。反之,偏远或资源贫乏的主城群即使攻克也难以维持长期收益。还需观察目标所属同盟的活跃度,频繁在线的同盟能快速组织反击,而低活跃度同盟的防御响应较慢。同时要预判敌方援军到达时间,避免陷入持久消耗战。
攻打主城群的时机选择同样不可忽视。优先选择敌方主力部队外出征战或资源短缺的时段进攻,防御力量最为薄弱。夜间或现实中的非活跃时段也是较好选择,但需确保己方有足够在线成员维持攻势。若敌方已进入免战状态,则需调整战略转向其他目标。攻城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战况,根据守军消耗速度动态调整器械队投入时机,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耐久拆除。
战后巩固是确保胜利成果的关键步骤。攻克主城群后需立即部署防御工事,包括箭塔、拒马等城防设施,防止敌方反扑。同时要合理分配占领后的资源收益,优先满足参与攻城成员的补给需求。分城建设可增强区域控制力,但需注意分城与主城的兵力调配效率。长期占据重要主城群还需建立轮班驻守制度,通过同盟调度保持持续防御能力。